內分泌代謝科03月份糖友小課堂
時間:2024年 03月28日 | 主辦單位:宜豐縣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|
活動形式:PPT演示 | 地點:內分泌代謝科宣教室 |
獲益人數:15人 | 參與人數:15人 |
宣傳材料發放數量:15(份) | |
活動主題:《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原則》 | |
授課老師:汪娟 | |
活動小結:通過糖友小課堂,糖友及家屬了解和掌握如何去分配一日三餐,保持營養均衡。 | |
活動評價:通過此次宣教,糖友及家屬了解和掌握健康飲食的好處。 | |
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改變,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,嚴重危害居民健康,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。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多與不合理膳食相關,包括長期高血糖、高脂肪、高能量膳食等。糾正不良生活方式,踐行合理膳食和積極運動,一直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生、發展的有效手段
膳食管理和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,應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,做到食物多樣、主食定量、蔬果奶豆豐富、少油、少鹽、少糖,在控制血糖的同時,保證每日能量適宜和營養素攝入充足。 食物多樣是實現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基礎。種類多樣的膳食應由五大類食物組成:第一類為谷薯類,包括谷類(含全谷物)、薯類與雜豆;第二類為蔬菜和水果;第三類為動物性食物,包括畜、禽、魚、蛋、奶;第四類為大豆類和堅果;第五類為烹調油和鹽。糖尿病患者同樣應該保持食物多樣,膳食豐富多彩,保證營養素攝入全面和充足,少油少鹽限糖限酒。 合理膳食是指在平衡膳食基礎上,以控制血糖為目標,調整優化食物種類和重量,滿足自身健康需要。主食要定量,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以全谷物、各種豆類、蔬菜等為好,水果要限量;餐餐都應有蔬菜,每天應達 500g,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;天天有奶類和大豆,常吃魚、禽,適量蛋和畜肉,這些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;減少肥肉攝入,少吃煙熏、烘烤、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,控制鹽、糖和油的使用量。 (三)主食定量,優選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。 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(GI)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,在選擇主食或谷物類食物時,可參考我國常見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表,詳見下列圖表。
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運動,每周至少5次,每次30-45分鐘,中等強度運動要占50%以上,循序漸進,持之以恒。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快走、騎車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慢跑、游泳等,如無禁忌,最好一周2次抗阻運動,如啞鈴、俯臥撐等,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。運動前后加強血糖監測,避免低血糖。 (五)清淡飲食、限制飲酒,預防和延緩并發癥。 預防和延緩相關并發癥的發生,重點是強化生活方式的改變。首先要控制油、鹽、糖,不飲酒,控制血糖、血脂、血壓在理想水平。 (六)食養有道,合理選擇應用食藥物質。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“藥食同源”的理論。中醫食養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,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,陰虛熱盛證采用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食藥物質,如桑葉、決明子、蓮子等;氣陰兩虛證采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食藥物質,如桑椹、枸杞子、葛根等;陰陽兩虛證可選用山藥、茯苓、肉桂等。把日常膳食和傳統中醫養生食譜相結合。 (七) 規律進餐,合理進餐,促進餐后血糖穩定。 進餐規律,定時定量,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。 (八)自我管理,定期營養咨詢,提高血糖控制能力。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實重視、學習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,包括膳食調理、規律運動、監測血糖、遵醫囑用藥、胰島素注射技術,以及低血糖預防和處理等。在醫師和營養指導人員的幫助下,適時調整膳食、運動和行為,以及用藥量等方案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并控制血糖,預防并發癥發生。 現場圖片: |